最新消息
把本篇文章推到 ![]() ![]() ![]() |
台灣茶協會承辦茶葉改良場111年度「茶文化傳習所系列活動」第四場活動。

台灣茶協會承辦茶葉改良場111年度「茶文化傳習所系列活動」,於7月30日(六)下午14:00在中興大學實習商店旁食品與農業安全檢測大樓1樓大廳辦理茶文化傳習所推廣系列第四場活動。
下午的活動,由茶改場文山分場蘇彥碩分場長開始演講,蘇分場長主要介紹清香型條型包種茶,他針對包種茶的歷史、產地、特色、茶樹品種以及未來展望做了詳細的說明,主要是希望讓大家能多了解台灣特色茶。也針對TAGs (台灣茶分類分級系統)有做了一番的解釋。
接著由淨源茶場侯又升先生說明有機摘重的優點,什麼是水源保護區呢?所有的農作物盡量以有機無毒的栽種方式對人體是最好!對人類更好!有機摘培遇到的盲點是:茶園尾除完草後,茶園頭又要除草了!最後,針對淨源茶場草創期是契作面積6.27公頃情,10位茶農發起。帶動坪林地區目前成立2個有機產銷班,32位茶農,摘種面積拓展至53公頃。取得國內外有機驗證,嚴格把關,讓喝茶變成又安全又健康的飲品。
本活動由大葉大學觀光餐旅學院院長暨台灣茶協會理事長李世傑教授與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蘇彥碩分場長共同籌劃辦理,中興大學實習商店主任黃炳文教授、林怡蜜經理、曹菫恩小姐、茶改場文山分場張正桓助理研究員協助辦理,讓這次活動順利完成。
最後,在大家共同品嘗淨源茶場侯又升先生帶來的各種有機茶品以及茶改場文山分場蘇彥碩分場長帶來的各種獎項的文山包種茶,並由蘇分場長說明如何品評台灣特色茶品,讓貴賓們在品茗中,真正認識台灣特色茶的滋味與甘甜度!